今天是:
网站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西汉彩绘兵马俑抢救修复工程


1965年8月,咸阳杨家湾发现一批阵容庞大的西汉彩绘兵马俑,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大型汉代彩绘兵马俑集群。近年来杨家湾西汉彩绘兵马俑已然蜚声海内外,享有“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杰作”的美誉。

自出土后半个世纪,杨家湾西汉彩绘兵马俑便置于一般室内环境中,与出土前的环境形成巨大差别,在本身病害不断加重之外还逐渐滋生了其它多种病害,受到国内外文物保护领域的高度关注。1995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实施的全国重点文物抢救修复项目《风化褪色、肢体断裂的西汉彩绘兵马俑的抢救修复》。项目组首先在模拟样品上进行加速老化系统评价。1996年分别在一例消失殆尽的盾牌和一例步兵俑发髻上进行显现加固,清晰显现出了出土时的原貌。2000年,项目组在对风化褪色和肢体断裂两种病害成因与机理进行诊断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风化褪色、肢体断裂的西汉彩绘兵马俑抢救修复”方案。2003年,咸阳博物馆、咸阳市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依照国家文物局对“风化褪色的古代壁画、文物彩绘、建筑彩画的显现加固”项目的鉴定结论,并根据1996年显现加固的两例彩绘文物7年稳定保持的跟踪观察情况,将方案上报国家文物局。2004年获国家文物局批准,遵照国家文物局批复意见精神,对严重风化褪色的彩绘陶俑、陶马进行了显现加固。对肢体断裂、残破的陶俑、陶马进行了粘接修复。跟踪观察至今,未发生变化。

2005年起进行了“龟裂、起翘、脱落的陶质彩绘层的回位修复”、“酥粉彩绘层的固化修复”两项课题的研究。研究分析了龟裂、起翘、脱落和酥粉的成因,研制了龟裂、起翘、脱落的成因,研制了龟裂、起翘、脱落彩绘层回位修复剂。研究实践了回位修复工艺;研制了酥粉彩绘层固化修复剂,研究实践了固化修复工艺。2005年,在进行模拟样品加速老化系统评价的基础上,对部分严重龟裂、起翘、脱落和酥粉彩绘层进行了回位和固化修复,跟踪观察至今,未发生变化。

时至今日,西汉兵马俑的修复工程仍在持续中。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blob.png

                           

分享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